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7篇
  免费   1347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林业   690篇
农学   1263篇
基础科学   172篇
  638篇
综合类   5508篇
农作物   1304篇
水产渔业   1102篇
畜牧兽医   5053篇
园艺   771篇
植物保护   245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635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881篇
  2013年   912篇
  2012年   1093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909篇
  2009年   910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在辽宁省主要蔬菜区获得辣椒花叶病毒两个分离物,一为烟草叶病毒辣椒分离株(TMV—P),其表现黄斑驳花叶症,病毒粒子呈长杆状,稀释限点10~(-6);致死温度97℃;体外存活期为10天以上,另一为黄瓜花叶病毒辣椒分熟株(CMV—P),病毒粒子球状,稀释限点1:3000,致死温度60~65℃。体外存活期3~4天。  相似文献   
992.
植病经济与病害生态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植物病害及病害的不恰当防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态污染损失,导出了植病经济与植病经济学产生的必然;从植病经济学和病害发生的规律性出发,提出植病管理的核心——是防不是治。是重在保护植物健康,而不是重在消灭病原生物,进而提出务必从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模式向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的新模式跨越。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高抗东北 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 95 - 5 383与 4个感病品种 (系 ) HB1、铁丰 2 1、Am soy、William s和抗病品种 PI486 35 5配制 5个杂交组合 ,对各组合的 F1 、F2 代接种 SMV鉴定抗性。结果表明 ,95 - 5 383与各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 F1 代表现为感病 ,F2 群体分离比例为 3感 (花叶 +顶枯 )∶ 1抗 ,表明 95 - 5 383对 SMV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95 - 5 383× PI486 35 5的 F2 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 ,表明二者对 SMV3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利用BSA法对 95 - 5 383× HB1的 F2 代进行鉴定 ,筛选出 RAPD引物 OPN11在 95 - 5 383和抗池扩增出 OPN11980 片段 ,在HB1和感池扩增出 OPN111 0 70 片段 ,在 F1 同时扩增出 OPN11980 和 OPN111 0 70 。用该引物分析 95 - 5 383× HB1的 F2 个体 ,共显性的 RAPD标记 OPN11980 /1 0 70 与 95 - 5 383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2 .1c M。  相似文献   
994.
茄病镰刀菌毒素的研究Ⅱ.毒素与豌豆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茄病镰刀菌(Fusaruansolanif.sp.pisi)是甘肃中部干旱山区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在研究了该菌毒素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测定的基础上,为探索利用毒素间接测定品种的抗性,进一步研究了毒素与病程的关系,测定了17个豌豆品种对该菌的抗性及对其毒素的耐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毒素与该病病程密切相关;豌豆品种对茄病镰刀菌的抗性与其对10%产毒培养滤液的耐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有直线回归关系。因而认为,用测定该毒素对豌豆胚根生长抑制率的方法来代替活菌间接测定品种的抗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黄叶病"发生日益普遍和严重.引起植物"黄叶病"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两种,不同类型的"黄叶病"在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对植物"黄叶病"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以后应密切关注的问题和防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植物"黄叶病"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6.
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与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形式多样,可以从孢子一端、两端、或一侧一端、或两端一侧长出芽管。不同温度条件,对孢子萌发方式有明显影响。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孢子在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孢子萌发的pH值为3~13,最适pH值为5~6。病菌既可直接侵入,也可通过气孔侵入,以气孔侵入为主,伤口对侵入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7.
Fifteen capsicum combinations were made with 6 parents by (1/2)n(n-1) diallel crossing. Genetic parameters in the resistance to TMV, CMV, phytophthora blight, bacterial spot of these combinations were studied by Haym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to TMV, CMV and bacterial spot conformed genetically to the "additive-dominant" model but the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blight did not and significant epistatic dominance effect existed in it. F1 hybrid's resistance to CMV was controlled by homozygous dominant gene (s), but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ot by heterozygous one (s). There were little, or no sum of dominant effect and genomes controlling the dominant expression of F1 hybrids in its phytophthora bligh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998.
大豆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与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天冬酰氨,硫胺素可显著地促进菌体生长和产孢,在常温干燥环境中,孢子可存活6天,维持其侵染力3—4夭,已萌发的孢子对干燥环境的耐力降低,孢子侵入大豆叶片所需的保湿时间与品种抗性和保湿期温度有关。病斑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4℃,保湿期少于4小时产孢量较少。  相似文献   
999.
罗汉果的健株、疱叶丛枝病(属类菌质体 mycoplasma—like organisms,简称 MLO)病株和脱病株3者形态解剖观察表明:病株症状明显,病原潜患在植株输导系统的生活细胞内.以双韧维管束内、外韧皮部的筛管和伴胞最为普遍;皮层薄壁细胞偶有溶生侵入线;某些气孔器、水孔被侵染后有所变形.由于病原蔓延到细脉末梢的传递细胞,截断了短途水分和溶质的转递,而导致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的萎缩崩溃、叶绿体颗粒瓦解、叶肉组织膨松、叶片黄化、发疱皱卷.健株和脱病植株地上部营养器官均不存在上述症状,但两者在组织结构分化程度上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00.
雏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我们应用(?)喃唑酮或抗生素作药物预防,但结果往往不太理想。本试验应用磺胺—6—甲氧嘧啶(DS—36),磺胺甲基异恶唑(TMP—SMZ),磺胺喹恶林(TMP—SQ)呋喃唑酮四种药物进行预防雏鸡白痢比较试验。所有试验鸡随机分为五组,其中一组不用药作为对照组。另外四组鸡从1日龄到12日龄分别服用DS—36TMP—SME,TMP—SQ和呋喃唑酮四种药物。根据发病率和个体增重的平均值来比较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这四种药物中TMP—SQ预防效果明显,而DS—36和TMP—SME比呋喃唑酮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